“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这句话历经岁月,至今仍激荡着亿万人民的心潮。从革命战争年代到和平建设时期,从脱贫攻坚一线到抗震救灾现场,“军爱民、民拥军”的红色基因始终流淌在平顶山人民的血脉中。今年,平顶山市第七次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
近年来,平顶山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拥工作的重要论述,对双拥工作常抓不懈、高位推进。党政军主要领导对双拥工作重大事项、重要活动亲自安排、亲自参加,经常听取工作汇报,协调解决部队遇到的实际困难,持续巩固发展新时代军政军民团结,全方位提升双拥模范城含金量。
深入宣传教育
增强国防观念和双拥意识
平顶山市精心创设双拥阵地,守护红色沃土,共育双拥之花。漫步在鹰城广场,大型“全国双拥模范城”宣传标牌、抗战老兵事迹栏映入眼帘,像这样的双拥文化广场、公园,全市有21个。打造81路“拥军号”公交车及15条双拥一条街,公交站、主干道设置宣传标语,浓厚的双拥氛围随处能感受到。
举办“尊崇杯”文化娱乐活动,选树榜样,激励争先。评选出“退役军人”“鹰城军嫂”“双拥人物”等14个先进类型、136家单位和270名个人,征集现役、退役军人参赛作品1700余幅,展现了军人风采,激发了老兵情怀。每年9月,平顶山市都会组织“全民国防教育月”主题活动,现场开展刺杀操、擒敌拳等科目表演,向群众讲解国防知识、征兵政策等,让爱国拥军观念深入人心。
展开剩余69%全面落实政策
保障优抚安置对象合法权益
平顶山市坚持把落实拥军优抚和安置各项政策作为基础性工作,坚决夯实、全面落实。
2024年,全市为2118名立功受奖官兵送喜报,发放奖励金100余万元。认真落实优待抚恤政策,把义务兵优待金列入财政预算,发放抚恤补助资金,确保国家重点保障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款按时到位、足额发放。
为解决军人“三后”问题,平顶山市落实安置政策,计划分配的军队转业干部全部妥善安置并落实相应职务职级。由政府安排工作的退役士兵全部按政策规定安置到位,实现了“三满意”。协调符合政策安置的随军家属就业安置率达100%,每年为随军未就业家属发放30余万元基本生活保障金,并协调军人子女入学,使其享受教育优待。
此外,平顶山市积极促进退役军人在新的岗位上再续军人荣光,通过担保贷款、减免税赋等促进军创企业发展;适当放宽优秀退役军人到中小学任教的报考条件,拓宽就业渠道;举办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2万余个,并累计为退役军人提供职业技能培训2000余人次。
聚焦部队需求
汇聚多元化拥军新合力
对照军队“所需所盼”,社会各界、各行业部门根据“所长所能”,扎实开展一系列拥军优属活动。
建立平顶山市大学生兵员培育基地,常态化深入学校开展军事培训,中学生军校被省委宣传部等部门授予全民国防教育先进单位荣誉称号。科技部门建立科技拥军培训基地,成立市国防科技专业保障大队,为国防科技动员保障任务提供有力支撑。
举办军地单身青年联谊活动,帮助部队官兵找到人生幸福。落实“双清单”制度,帮助解决驻平部队历史遗留问题,对部队用水用气、工程建设、环境绿化等实行优先优惠。结合部队实际,开展法律宣讲、政策宣传及反诈宣传。一件件实事映射出深厚的拥军情怀。
大型商超可享受购物优惠,定点医院可享受医疗优惠优待,车站、行政审批窗口等场所可享受优先优惠……这是平顶山持续拓宽优待证应用场景的一个缩影。目前,全市已有30个公共文化设施和景区列入优待景区目录,对优待证持证人员实行门票减免优待,7所公立医院、45家大型商超对持优待证人员优先优惠。
发扬优良传统
续写鹰城双拥共建新篇章
驻平官兵牢记宗旨,持续巩固发展“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新型军政军民关系。平顶山军分区对口援建乡村,支援产业、基础设施项目;武警支队连续5年开展“春蕾计划”,捐助困难学生;解放军989医院定期开展科普和义诊服务,先后抽调400余名专家开展义诊40余次,接诊群众约5000人次。
驻平官兵积极支援应急抢险,勇做“逆行者”。4年来共出动官兵、民兵6000余人次,执行20余场抢险救灾及应急处突任务,累计转移疏散群众3.2万余人次,挽回经济损失约7500万元,有效保护了驻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你守护岁月静好,我护你后顾无忧。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平顶山市军民将继续发扬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优良传统,擦亮平顶山双拥品牌,续写鹰城双拥共建的新篇章。
(平顶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供稿)
金御优配-免息炒股配资-股票配资15-正规配资论坛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