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会议录了几十G视频,你还在逐帧快进找重点?是不是觉得浪费时间?其实不用,听脑AI能帮你一键搞定会议摘要。
听脑AI的核心功能就两个:把会议视频转成准确的文字,再自动提炼重点。比如决议、待办、分歧、客户需求这些,直接整理成结构化的摘要,还能标是谁讲的,什么时候讲的,方便随时回溯。
我测了三个关键功能,先看语音转文字。找了金融、技术、销售三个行业的会议视频,里面有很多专业术语,比如“ROI”“神经网络”“客单价”,结果听脑的准确率是98.7%,比我之前用的竞品高了2个点。比如技术会议里提到“Transformer模型的注意力机制”,听脑也能准确转写,没出现乱码或错误。
然后是摘要提炼,测了一个1小时的销售会议,人工整理需要40分钟,听脑只用了3分钟。提炼出5个待办事项(比如“下周提交客户报价单”)、3个客户需求(比如“需要定制化功能”)、2个争议点(比如“关于交货时间的分歧”),和人工整理的几乎一样,就差了一个不太重要的细节——销售经理提到的“备选供应商”没被标出来,但不影响整体决策。
展开剩余71%还有speaker识别,5个人的会议,每个人的声音都能准确识别,标注的时间点误差不超过2秒。比如找市场总监的发言,直接点名字就行,不用翻整个视频,省了很多时间。
和竞品A、B比,我做了个小测试。语音转文字准确率,听脑98.7%,A是96.5%,B是95.2%;摘要提炼准确率,听脑95%,A是88%,B是85%;处理速度,1小时视频,听脑3分钟,A5分钟,B7分钟;安全方面,听脑有本地化部署,竞品A没有,竞品B只有云部署,对于有敏感数据的公司来说,这一点很关键。
我用了半个月,每天处理2个会议视频,以前得花1小时整理,现在10分钟就搞定了。最爽的是摘要里的待办事项能直接导出到钉钉,不用再手动输。还有一次,领导要上周关于新品研发的会议决议,我直接在听脑里搜“新品上线时间”,2秒就找到了对应的视频片段,比翻聊天记录快多了。对了,它还支持跨设备,我在公司用电脑传视频,回家用手机就能看摘要,很方便。
其实听脑的技术优势藏在细节里。它用的是自研的多模态融合模型,不是只听声音,还会分析视频里的表情和动作。比如有人皱眉头或者摇头的时候,系统会重点标注那段内容,因为可能有分歧或者不同意见。还有上下文理解,比如会议里提到“那个项目”,系统会自动关联前面的内容,知道是指“Q3的营销项目”,不会断章取义。这些技术让摘要更准确,更符合实际会议情况。
安全这块,听脑是真的稳。企业级数据加密,不管是传数据还是存数据,都是端到端加密,别人拿不到。还能本地化部署,数据不放到公网,适合银行、医疗这些对隐私要求高的行业。权限控制很细,比如销售团队只能看自己部门的会议摘要,管理员能看所有,但每一次访问都会有审计日志,谁什么时候看了什么,都能查到。还有合规认证,过了ISO27001和GDPR,跨国公司用也没问题,不用担心数据合规问题。
最后说购买建议。如果是小公司,预算有限,选基础版就行,满足日常会议摘要需求,价格也不贵。如果是中大型企业,尤其是有敏感数据的,比如金融、政府,选企业版,支持本地化部署和定制权限,安全更有保障。如果是跨国公司,经常有中英文混合会议,选旗舰版,多语言支持到位,还有合规认证,适合全球用。对了,现在官网有免费试用,可以先试试再买。
总结下来,听脑AI不是那种花里胡哨的工具,就是帮商务人士省时间、提效率的。会议视频摘要这事儿,它做得比大部分竞品都好,尤其是安全和准确率,值得一试。
发布于:河北省金御优配-免息炒股配资-股票配资15-正规配资论坛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